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二十五章:解开心结

第二十五章:解开心结(1/3)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刘备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第二十五章:解开心结

夜幕降临,明月东升,在张让赠送的府第里忙碌了一整个下午的刘备等人终于疲不能兴的开始休息。

从颖川荀家回来之后,刘备向王允提出将张让送的房子卖掉,可是王允想了想,告诉刘备“若是卖了此处宅院,只能授人‘吝货’的口实。且现在有房可居,再住司徒府,恐怕别有用心之人会上言天子,‘属臣勾结’不大不小也是一个罪名。”

刘备知道王允这番话是肺腑之言。张让的送礼固然是居心叵测,即将奉旨入京的张滔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接着王允上早朝之后又带回来一个祸福难测的消息,太尉桥玄表奏天子,让他兼任洛阳的都尉,直接做了北部尉曹操的顶头上司。

让一个皇家人当京城的治安大员,这个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刘备痛苦的比桥太尉多知道一点:曹操可不是池中之物,他绝不是那种久居人下的人。

历史再一次出现了偏差,对于他刘备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曹操听到刘备任命的消息之后立刻前来道贺,顺道行拜见上官。在言谈间,他对于刘备成为自己顶头上司这一点并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甚至比之前相处的时候更加热情,但是这种热情的背后是不是也蕴藏着无休无止的杀机?

曹操中午的拜访虽然一派歌舞升平,但是刘备每次看见曹操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八九年后爆发的黄巾之乱,曹操正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大的收获就是青州兵和大量人才的加入帐下。而从那个时候起,刘备他自己却要开始整整二十五年的颠沛流离,投靠一个又一个人,如果不是最后成为一方之主,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一定比吕布这个“三姓家奴”还要难听得多。

“历史”这两个字到底有多沉重?刘备觉得很惶恐。他一方面试图去维护历史的轨迹,仿佛这样才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但在另一方面,他绝不甘心忍受二十五年的失败,连刘表那样的“座谈客”也能钳制他的进退整整八年。

正是曹操这一次的拜访,让刘备醍醐灌顶式的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管他是否有心,历史已经在改变,他已经逐渐的失去了原本那些参照的坐标,换句话来说,如果他做的足够出色,将来很可能就不会有三国分立的局面,甚至不会有九年之后的黄巾之乱,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人口大衰减也就不会发生。

不论是从他个人角度出发,还是从万千百姓的角度出发,他都必须扭转自己一直以来的“宿命”观,他必须要成为一个和历史书里完全不同的刘备。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获得权力,甚至成为汉之君王,以改变东汉的衰败气息,因为这种必须是从上而下式的,他凭得是自己“帝室之胄”这个身份。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两个字“韬晦”。

刘备晃了晃脑袋,强迫自己不要再去想这些问题,一个下午,他忙着和赵云他们整理新家。可是他们毕竟年龄都还小,准确点说,这些跟随刘备上京城的义学子弟里面根本没有一个年龄超过二十岁的,大部分都是涿县和周边的一些苦孩子,多半没有父母。当然,也有少数人的家庭环境不错,比如荀彧和许攸,他们会因为一些很奇怪的原因进入义学,但是年龄也都不大。长时间的体力工作之后,大部分人都已经疲不能兴,只有赵云、徐晃等几个人始终精神奕奕,让众人啧啧称奇。

“主公,你在门上帖的那个‘对联’究竟是何意啊?”徐晃看见刘备坐下休息,凑过来问。他刚才和赵云、宋宪、魏续几个人争论了半天,始终不明白刘备说的那个叫做“对联”的东西是。可偏偏刘备只说出了名称,之后就再也没有说。

“宪和,你以为我设此物有何用意?”刘备看见简雍也走过来,微笑着问他。

“宪和不才,适才与众人谈论之间,以易理分析,觉得主公之意在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成作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以两两相对的句子述怀。”

刘备听完简雍之言,知道问了也是白问,这种回答铁定让徐晃他们瞪眼,只好不置可否的说道,“你们看我写的是。”

“木本水源,当念先人之缔造;流光积厚,尤思奕祀之贻谋。”赵云念了出来,“这是说感念祖先恩德,同时又说自己要好好报答朝廷。”

“不错,”刘备赞许的点头道,“自从我等进京城以来,虽屡得贵人扶助,但是官场之上步步杀机,我每日如行春冰,惴惴不安。我写此对联,只为告诉那些心有叵测的人,我等只是甘于享受祖宗遗下的恩惠,时刻只想为朝廷尽忠报效,没有其他的想法。”

“主公只求一时平安、四季无事?”赵云眉毛一挑。他心里很纳闷,刘备从前可不是这么懦弱无能的人。

“子龙差矣。”刘备摇摇头,“我刘备怎能如此不思上进,只知尸位素餐?”

“那主公之意是……”众人都被刘备说的糊涂起来。

“我朝垂治四百年,世不绝忠臣名将,何以今日孱弱至此?当日徐州糜府,以商贾尚且知道国之兴亡,匹夫之责,难道我刘备身为帝室之胄,反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刘备章节列表下一页